淬火、退火、回火方法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 ,然后进行缓慢冷却 。此过程旨在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则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温度后于空气中冷却。
等温退火:降低某些合金结构钢的高硬度 ,便于切削加工 。再结晶退火:消除金属线材 、薄板在冷拔、冷轧过程中的硬化现象。石墨化退火:使含有大量渗碳体的铸铁变成可锻铸铁。扩散退火:使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均匀化,提高其使用性能。去应力退火:消除钢铁铸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制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能使零件表面提高硬度,内部应力降低 ,适用于齿轮等工件。综上所述,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热处理中不可或缺的四种基本工艺。它们通过不同的加热 、冷却方式和温度控制,实现了对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精确调控 。
将金属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如钢的奥氏体化温度 ,约750°C以上)。保温后快速冷却(如水、油或盐水淬火)。结果:形成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但材料变脆 。应用:刀具、齿轮等需要高硬度的零件。 回火(Tempering)目的:减少淬火后的脆性,平衡强度与韧性。
回火:当钢件在水中的温度冷却到一定程度后 ,会被提出水面,利用余热进行自回火 。此时,工匠开始观察钢件的颜色变化以判断回火程度。不同的回火温度会产生不同的特性 ,如回黄火硬度较高但较脆,回兰火韧性较好但硬度较低。当颜色达到理想状态后,钢件会被整体浸入水中进一步冷却 。
热处理中的“四把火 ”分别是退火 、正火、淬火和回火。退火:定义: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 ,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过程。目的: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金属的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消除内应力,并为后续的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做准备。
热处理回火分为几种
热处理回火主要分为三种: 低温回火 低温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低于250℃的温度进行保温,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这种回火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 ,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避免工件在使用时发生崩裂或过早损坏。
热处理回火主要分为三种:低温回火:组织: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目的: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 ,防止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应用: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 、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中温回火:组织: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
热处理中的回火工艺主要分为三种: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低温回火:主要应用于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的温度,然后在空气中或水 、油等介质中冷却。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工件的内应力,同时保持其高硬度和耐磨性 。
热处理回火技术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低温回火。这种方法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同时 ,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崩裂或过早损坏 。这种回火方式主要应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 、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
黄铜的回火温度是多少?具体怎么操作?
1、黄铜的回火温度及其操作方法: 260~300度去应力退火:这一温度的回火可帮助消除材料中的应力,适用于改善材料的变形和断裂倾向。操作时 ,将黄铜材料加热至260至300摄氏度范围内,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达到回火效果。
2、黄铜的回火温度分为三种,260~300度去应力退火 ,360~400度中性退火(去应力与增加延伸性) 。530~600度再结晶退火。
3、黄铜的回火温度主要有以下三种:260~300度:这个温度范围主要用于去应力退火,目的是消除黄铜在加工或冷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360~400度:这个温度范围属于中性退火,不仅可以去除应力 ,还可以增加黄铜的延伸性,改善其加工性能 。
4 、回火温度约300℃,保温6h后随炉冷至室温。
5、低温退火---主要目的是消除内应力 ,防止黄铜的应力腐蚀开裂和工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化。低温退火温度260-300C,保温1h 。再结晶退火---包括各道冷加工工序之间的中间退火以及成品的最终退火,其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和恢复塑性。
本文来自作者[恭泰静]投稿,不代表北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fsft.com/beifeng/114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北风号的签约作者“恭泰静”
本文概览:淬火、退火、回火方法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此过程旨在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
文章不错《回火的方法(回火方法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